大众网记者 阚秋晨 见习记者 徐欣 通讯员 王小彤 张凤华 临沂报道
9月19日,一则题为《十月龄儿童气管卡入异物,临沂市人民医院上演“生死时速”!》的短视频刷屏,网友纷纷为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与“临医速度”点赞。当日下午3时,大众网记者走进临沂市人民医院解放院区,还原生命接力的全过程。 烟台金融网
回忆起前几天的经历,该急救梯队的每位医护人员仍觉惊险万分。“一个10月龄的气管异物患儿正在赶往解放路院区的路上,情况危急,海姆立克手法无效,急需抢救!”9月13日下午,临沂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吕怀庆如往常一般在门诊出诊,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吕怀庆与患者的交谈,电话那头传来的是120急救人员急促的声音。原来是院前急救科接到120指挥中心指令,要求对接外院救护车。院前急救科秦夫增大夫电话联系了解到,孩子10个月大,异物窒息,情况十分紧急,考虑对接可能耽误时间,秦大夫立即做出判断,叮嘱外院救护车开车来院。秦大夫一边在院区内焦急等待,一边联系耳鼻喉头颈外科。
与此同时,接到电话后,吕怀庆主任立即着手抢救行动的部署工作。一手座机、一手电话,一边与120急救车保持实时联系,时刻关注患儿生命体征及120救护车所在位置;一边立即派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病区主任孙德重与主体大楼手术室张凤华护士长电话沟通,立即做好进行气管异物患儿的抢救准备。手术房间、手术器械以及麻醉医师抢救团队、手术室护理团队都在第一时间就位。
自此,急诊120、手术医生、麻醉医师、手术室护理团队都严阵以待,随时做好抢救可能发生的一切准备。
此时患儿的生命体征极不稳定,120急救人员正给予患儿吸氧处理。车辆越来越近,与医院距离不足1.5公里。
楼下,孙德重在急诊大厅等待患儿的到来。楼上,张凤华护士长在接到电话的第一时间已布局好阵地,立即开通急救手术间,协调护理人员待命,准备好气管异物抢救的手术器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林立强副主任医师等手术医生团队已在手术室待命,与麻醉医师团队进行充分沟通,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急救手术电梯在1楼待命,随时准备患儿的到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其他医师在孙文凯、孟朝暾两位住院总的协调下,一部分在手术间进行准备工作,一部分守候在病员通道的门口,保证患儿从出电梯到进入急救手术间的一路畅通无阻。
一阵急促的急救警报声,120急救车终于开到了院区,早已等候多时的秦医生为节省时间,立马冲到车上接过孩子跑去急诊,将孩子在最短时间内交给了孙德重。孙德重从他怀里接过患儿,争分夺秒地向急诊电梯跑去,此时患儿呼吸严重困难,脸色青紫,已然接近窒息,孙德重边跑边为患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我不需要顾虑后方,我只要再跑快一点,再多吹一口气。”孙德重回想当时的情形说。 石家庄新闻网
“来了!来了!来了”,麻醉师杜洪星的呼喊声,是准备有序的急救梯队战斗的号角,是生命的希望。顺利到达手术室后,孙德重将患儿放到手术床上,麻醉医师给予患儿心电监护,同时手术室护理人员将患儿摆正手术体位,林立强顺势将支气管镜插入患儿气管内,两次下镜将患儿的气管内的异物取出,此后患儿的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所有抢救人员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门外万念俱灰、瘫软在地的患儿父母终于欢喜地哭出了声音。
“谢谢,太谢谢你们了!”9月15日,患儿家属将一面印有“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 仁心济世 服务一流”的锦旗送到临沂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大夫的手中,再次感谢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接力抢救,助其10月龄大的孩子转危为安。 双拱双膜大棚
“时间就是生命,我们不能在任何一个小细节上耽误任何一秒钟。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谁去开门,谁去按压……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要把控到位。”张凤华护士长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时说,此次抢救工作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参与人员的默契配合,离不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团队过硬的应急备战本领,离不开手术室护理团队及时有效的准备工作,离不开麻醉医师团队对患者生命体征的保驾护航,也离不开120急救人员的穿梭疾驰!